再见,线状地物
第三次土地调查相比上一次调查的几个更新变化中,取消线状地物可算是一个重大变化。伴随着三调的开展,也就到了和线状地物说再见的时候了。今天一起回忆下线状地物的前世今生。
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规程里面对线状地物是这样定义的:
线状地物包括河流、铁路、公路、管道用地、农村道路、林带、沟渠和田坎等。 线状地物宽度大于等于图上2mm的,按图斑调查。 线状地物宽度小于图上2mm的,调绘中心线,用单线符号表示,称为单线线状地物(以下未作特殊说明的线状地物指单线线状地物),并按附录E要求在宽度均匀处实地量测宽度,精确至0.1m;当宽度变化大于20%时,应分段量测宽度。 在以系数扣除田坎的地区,田坎不调绘。但作为权属界线和行政界线的田坎应调绘其准确位置,不参与面积计算。 |
第三次土地调查技术规程里面同样对线状地物调查有技术指导:
铁路、公路、农村道路、河流和沟渠等线状地物以图斑方式调查,线状地物图斑被行政界线、权属界线分割的,按不同图斑调查上图。 线状地物调查应充分利用交通及水利部门的相关资料,保证道路和水星的连通性。线状地物发生交会时,从上向下俯视,上部的线状地物连续表示,下压的线状地物断在交叉处。 原则上线状地物边界应依据影像特征调绘,对宽度较小的农村道路或沟渠等影像不能准确调绘的,可继承原有单线线状地物按照宽度进行图斑调查。 |
从二次调查和三次调查对线状地物调绘的描述中,反正能得出线状地物没了,全部图斑化啦。那不禁要问为什么呢?小胡子从事国土信息化十几年,只能揣摩几点道道分享。
1、在二调成果应用中逐渐暴露了线状地物存在的弊端。比如建设用地报批,地类分析上由于线状地物的存在导致各省的数据分析标准不一致,有的扣除线状地物有的不扣除,具体为什么呢?其实有的是为了钻空子。
2、随着调查精度的提升,线状地物实际存在的意义也不大,完全可以图斑化。目前农村调查已经是1:5000的比例尺了,按照上图图斑大小、宽度可以实现图斑化操作,另外国土资源管理越来越精细化,必须在数据底图上断了钻空子的现象存在。
线状地物没了,那怎么图斑化呢?
学过GIS的人都知道用GIS缓冲区分析啊,大家一般性的做法就是基于线状地物宽度的缓冲面化。其实并不这么简单,就比如线状地物两头的处理,是圆弧还是横切?再一个和相邻图斑的拓扑关系处理上,怎么办?又有人说,那就按照影像进行勾绘吧,那我只能说同学你工作态度不错,但得考虑工作量和成本问题。今天小胡子借来了领导的PPT抛砖引玉,看看试点中怎么做的(此处不能算广告嫌疑,纯技术交流)。
通过基于规则的分析算法,对不同地类按地类优先程度取舍。线物拓面后空间存在重叠,依据重叠部分权属、地类代码、宽度的优先顺序,结合连通性,判别重叠部分图形取舍(比如农村道路一般会切割沟渠、田坎等)。在此基础上,对原始图斑要素、重叠要素进行批量切割处理,实现图斑空间拓扑无重叠。最后,通过拓扑分析算法,对线物拓面接边处理,去除尖角、融合碎面,实现线物与线物,线物与图斑的无缝融合。
线状地物没了,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考虑后续的问题?比如调查图斑数量的猛增带来后续管理应用性能的要求等等。小胡子粗略估算了下:以江苏调查为例,一般线状地物图斑数量是地类图斑数量的0.8倍,也就是说考虑到后续线状地物的消失,图斑会越来越细碎,图斑数量极有可能翻倍,很多管理方式和应用要求都会发生巨大变化,如何突破,也许也就是为什么要提云计算的原因吧?且待小胡子后续分析吧!
长安关注,获取新鲜国土信息化咨询
最后说下,最近很多公众号没经授权直接贴我的文章,有点太不地道,转载请表明出处!